
德国的双元制教育始于中世纪,其想法最初来自于对手工业技术的传承保护,是一种纯粹的企业培训--年轻的学徒跟随师傅学习工匠技术并发展传承。后来经过工会、协会、商会、工会的多方斗争后,职业培训被引入学校义务教育框架,开始有了“双元”的形式,一元在企业实地培训,另外一元在职业学校学习。为了保护受训者权益,德国相继出台了三部法律来约束和规范双元制体系,一部适用于工业职业教育,一部适用于手工业职业教育,另一部适用于商业职业教育。1969年又颁布了一部新法律,使得这三个领域有了统一的法规。
可以说在巴登-符腾堡州双元制应用科技大学(DHBW)出现以前,德国的双元制体系只有职业培训形式,学徒在签约的企业和合作的职业学校之间学习专业相关的实践和理论知识,是一种以成功上岗为目的的非学历教育。双元制方式如此有效、制度又十分完整,一些企业逐渐有了将其扩展到更高级的人才培养中去的想法。
可以说巴登符腾堡州职业学院是德国双元制高等教育的先驱,2009年3月1日,该学院成功升级为大学,并第一次以“双元制大学”命名。巴登-腾堡州双元制大学是第一所依照美国州立大学模式建成的德国州立高校,既是德国最早最大的双元制大学,同时为中国教育部所认可(认可目录编号276)。
巴登-符腾堡州双元制大学先后与湖北汽车工业大学、江汉大学等多所国内高校开展3+1合作项目,因此在国内有一定的知名度,以至于很多人误将德国高校划分为:综合型大学、应用科学大学、艺术体育类大学和双元制大学。其实Duales Studium双重学习只是一种课程模式,广泛存在于各种德国大学中,包括Universität Fachhocheschule,不是DHBW以及其他几所双元制大学的专利。
如今,这种Duales Studium课程模式被应用科学大学(FH)和综合型大学(Uni)借鉴创新,被广泛应用于各行各样的人才培养中,截止到2020年,德国已经有上百所应用科学大学里开设了双元制课程,综合型大学的数量也已达几十所。仅从2004年到2016年,双元制高等教育课程的数量就增加了近两倍,2016年达到了1590个专业,2020年有1790个双元制高等教育专业。
同时,参与Duales Studium的企业数量呈爆发式增长,2004年约18000家企业参与其中,到2016年参与的企业数量超过了47000家,在读学生人数从4万人左右增加到10万人以上。课程分布上,工程领域方向课程占38%,经济学方向占34%,信息学12%,社会服务、教育、卫生领域占10%。
借鉴双元制职业培训的成功经验,德国企业在培养高层次人才的Duales Studium双元制大学生项目中延续企业参与实践课程培养,并同时提供经济支持的方式来保障参与学员的学习质量和生活保障。Duales Studium本科和研究生学员可以在培养企业领取平均每月800-2000欧元不等的学习津贴,享受企业员工同等的福利待遇,部分企业还会提供住宿补贴和学习奖励,同时签约学员每年可享受雇员同等的带薪假期。